没想到当下的楼市就连那些被吹爆的“好房子”,现在也卖不动了。
什么得房率超100%,负的公摊,明星户型,大阳台……似乎统统不管用了,购房者再次熄火。
你肯定听说过“第四代住宅”,低容积率、高得房率、主城区位置……上半年开盘动不动就60%、70%的去化率,火到连民营房企都抢着布局,国央企更是纷纷下场拿地。那阵势,谁看了不觉得它是楼市“最后的堡垒”?
但七月一来,风向彻底变了。
原先被热捧的这类品质盘,去化率骤降,甚至有的接近“冻结”。什么概念?就是同样这批房子,同样这批人,突然——不买了。
我们先说清楚一个词:去化率。简单讲,就是一段时间内卖掉的新房占推盘总量的比例。去化率高,市场热;去化率低,市场冷。它是检验楼市温度的“实时体温计”。
而克而瑞数据显示,六月到七月,多个重点城市新一代住宅项目(主打第四代产品)的平均去化率,几乎全线下跌。
展开剩余68%来看几个震撼数字:
成都,六月去化率100%!也就是说开盘即清盘,七月呢?直接腰斩到44%;
武汉,从58%跌到18%,相当于推10套房子只卖出1.8套;
重庆,从75%掉到27%;
南京,也从44%下滑到19%。
唯一稍微稳住的是郑州,从50%微调到47%,但也谈不上“好”。
你可能会说:六月是房企冲刺半年度,七月传统淡季,降一点也正常吧?
但请注意,这种跌幅已经不是“淡季”两个字能敷衍过去的。武汉跌40个百分点,重庆跌近50个点……这背后,是连“好房子”都开始扛不住的楼市冷现实。
是产品不优质了吗?不是。
是大家突然都不需要改善住房了吗?也不是。
真相是: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在起变化。
一方面,改善客户的“置换链条”卡住了。
现在这些第四代住宅,多数是大户型、高总价,客群主要是改善型。而这批人中的大多数,得先卖掉手里的二手房,才有钱+有资格换新房。
但现在的二手市场是什么状态?——挂牌量激增、成交周期拉长、buyer’smarket(买方市场)主导。很多业主降价都难出手,更别说指望快速回款去换房了。
就算真卖掉了,再加杠杆买新房,月供压力、首付门槛都在那摆着。于是,一批改善需求被“冻结”在置换半路。
另一方面,这类好房子,也开始“卷”了。
正因为上半年去化率高,开发商一窝蜂抢推同类产品。供应量短期内集中爆发,客户选择多了,当然就更从容、更挑剔,再也不像之前那样“抢房式购买”。
当供应增速远超去化速度,市场的天平自然就倾斜了。
所以我们能清晰看到一个现象:
哪怕是曾经被封神的好产品,也没办法单靠产品力逆周期。
楼市,终究还是经济基本面和信心预期的镜子。
现在不是产品好不好的问题,而是大家有没有信心、有没有能力买房的问题。
所以,如果你正在考虑买房——不管是二手还是所谓品质新盘,我建议你先冷静。
别被“产品稀缺”带节奏,也别被“未来会涨”绑架判断。真正稀缺的,从来不是房子,而是你对风险的预判能力和从容购买的底气。
在市场真正见底、预期没有根本扭转之前,别轻易相信“好房子永远好卖”的神话。
这年头,不乱买,或许才是最好的买房策略。并且今年的金九银十,恐怕又要和去年一样,惨淡收场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炒股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