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是被央视封杀后靠种石榴维生、又用33万赔偿金逆袭话剧市场的“硬骨头”;一个是连续15年霸屏春晚、带火东北二人转的“忽悠之王”。
陈佩斯的喜剧让你笑完心里发酸,赵本山的段子让你笑到肚疼忘烦恼。
有人说陈佩斯是“喜剧艺术家”,赵本山是“喜剧大明星”——这差距到底在哪?
一、春晚舞台上的“神仙打架”
1984年,陈佩斯和朱时茂的《吃面条》横空出世。
没有华丽布景,就一个空桶、一双筷子,陈佩斯用“无实物表演”把吃撑的狼狈演得让人笑出眼泪。
这部作品成了中国小品的开山之作,连戏剧学院都把它当教材。
十年后的1990年,赵本山带着《相亲》登上春晚。
一口大碴子味的东北话,配上蔫儿坏的表情,瞬间点燃全国观众。
此后他连续15年拿下“小品王”,《卖拐》里“忽悠三连”更是成了街头巷尾的流行语。
二、搞笑背后的“独门绝活”
陈佩斯的喜剧像精心设计的钟表。
《主角与配角》里,他用“身份错位”制造笑料:叛徒抢着演八路军,结果枪带短一截,鞠躬时手枪砸到脑袋。
这些细节藏着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——用反差戳穿虚伪。
赵本山的绝招是“生活化幽默”。
《不差钱》里“这个真没有”“这个可以有”的对话,原型就是东北饭馆里的讨价还价。
他擅长把二人转的“现挂”(即兴发挥)搬上舞台,比如《昨天今天明天》中宋丹丹台词说错,他立马接茬:“薅社会主义羊毛? 你薅得太狠了! ”
三、创作方式天差地别
陈佩斯是“自己动手派”。
《警察与小偷》里假警察敬礼时手抖的细节,是他和朱时茂排练几十遍抠出来的。
就连被封杀后的话剧《托儿》,他都亲自潜伏婚介所偷师骗术,剧本改了18稿。
赵本山靠的是“黄金搭档”。
何庆魁给他写了《卖拐》《拜年》等经典剧本,范伟、高秀敏组成“铁三角”。
他更重视舞台效果:小品《红高粱模特队》结尾硬加30人秧歌舞,因为“春晚要热闹”。
四、笑声里的“良心之争”
陈佩斯有个原则:绝不拿残疾人找乐子。
《主角与配角》讽刺的是装腔作势的官僚,《羊肉串》调侃的是无证经营的小贩。
他说:“喜剧的内核是悲情——要让观众笑着看见小人物的挣扎。 ”
赵本山因此惹过争议。 《卖拐》里范伟被忽悠瘸了腿,《乡村爱情》里刘能结巴、赵四脸抽。
虽然观众捧腹,但国外演出时被投诉“歧视弱势群体”。
对此他回应:“东北民间艺术就这风格,就像大蒜——有人嫌冲,有人离不了。 ”
五、被封杀后的命运分叉
1999年成了两人分水岭。
陈佩斯因央视盗版光碟维权胜诉,反遭全面封杀。
他带着妻子在北京延庆包荒山种石榴,一蹲就是四年。
同年赵本山凭《昨天今天明天》再登巅峰。
他成立本山传媒,收徒82人,把沈阳大舞台变喜剧基地。
小沈阳穿着苏格兰裙一嗓门《山丹丹开花》,一夜赚了300万演出费。
六、33万赔偿金的惊天逆袭
2001年,陈佩斯把打官司赢的33万全砸进话剧《托儿》。
为省钱,他在剧院门口发传单,承诺“不好笑退票管饭”。
结果120场巡演场场爆满,石家庄大妈看完追到后台喊:“骗子最怕啥? 怕你笑完还琢磨!
这部戏藏着陈氏喜剧的悲情内核:婚托老板骗人半辈子,最后发现老婆跟人跑了。
就像他说的:“我们都在扮演角色,可悲的是演着演着忘了自己是谁。 ”
七、老百姓用遥控器投票
若论艺术高度,知识分子更挺陈佩斯。 《主角与配角》被北大教授赞为“五分钟的微型戏剧”,豆瓣评分9.6碾压赵家班作品。
但赵本山有“沉默的大多数”撑腰。
《卖拐》播出时,东北澡堂搓澡师傅都学范伟跺脚:“哎呀我这腿咋麻了呢? ”
他退出春晚那年,辽宁卫视靠重播《乡村爱情》收视率冲进全国前三。
八、骨子里的“喜剧基因”
陈佩斯像喜剧界的“苦行僧”。
60岁排《戏台》,为演班主侯喜亭饿出肋骨,只因“角色被军阀逼着改戏时得显出憔悴”。
谢幕时他对着空椅子鞠躬——那是留给父亲陈强的位置。
赵本山则是“江湖老大哥”。
徒弟宋小宝买房差钱,他直接拎一麻袋现金拍桌上;《刘老根3》开机前,他凌晨三点打电话给何庆魁:“老哥,本子还得改,农民现在不穿补丁袄了! ”
炒股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