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手机看到个热搜,陈佩斯为拍《戏台》把北京学区房抵押了,估值4800万。
当时我就懵了,这老爷子图啥啊? 结果票房破3亿新闻底下,全是片方哭穷的评论。
猫眼数据白纸黑字写着累计3.3亿,可你猜片方能拿多少?
1.2亿! 剩下的钱呢? 影院伸手就薅走52%,再咔擦扣掉8%税费和3000万宣发费,最后账上只剩300万能分红。 300万! 在北京买厕所都不够好吧?
讲真我跑去查了分账规则,结果更窒息了。
原来这1.2亿还得填成本窟窿。 这片子成本1个多亿,陈佩斯押房凑了2500万,老搭档朱时茂跟着掏了2500万养老金,黄渤直接放弃2000万片酬改签对赌协议,票房不过5亿分文不取。
合约里还绑了他工作室新人陈大愚参演,外加锁定20城路演。 这帮人简直在赌命啊!
但魔幻的还得是观众画像。
成都影院经理吐槽工作日上午场全被银发族包圆了,大爷大妈人均买2.6张票。
拓普报告说55岁以上观众扛起42%票房,暑期档这年龄段平时贡献率才9%。 我二姨就是典型,拉着戏友团连看三场,朋友圈刷屏“支持陈佩斯就是守护传统文化”。
可年轻人呢? 25-35岁观众二刷率居然有23%,比同期青春片还高。 我表弟原话是:“黄渤穿戏袍甩水袖笑死我,比脱口秀带劲! ”
排片率这事气人。
点映时《戏台》排片率卡在5%死活上不去,正式上映勉强爬到14%。
同期动画片《浪浪山小妖怪》首日就抢走20%排片量。黄金时段上座率? 院线经理直摇头:“不足三成”。
网友@戏精本精 的留言扎心:“我家影院《戏台》一天两场,早八点一场,晚十点一场,上班族想看? 除非请假或熬夜! ”
衍生品倒是卖疯了。
戏服盲盒预售秒空,脸谱手办炒到溢价三倍,光预售就回笼8000万。
可这笔钱压根没算进票房分账里!
有个做影视会计的粉丝私信我,说周边收入走的是授权分成模式,生产商销售额分30%给片方,陈佩斯团队确认收入还得扣推广费。 难怪导演采访里黑着脸:“利润? 近乎无! ”
现在想想黄渤那场对赌协议,5亿票房线像座大山压着。
当初他工作室绑定陈大愚参演时,网友还嘲笑“强捧新人”,现在看分明是成本压榨的终极手段。
荒诞的是,欢喜传媒押注《戏台》竟是为了填《酱园弄》亏的1亿窟窿。 资本游戏里,艺术坚持像个笑话。
结尾说个真事。
上周末我去影院,早场《戏台》坐满银发族,隔壁厅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全是娃的尖叫。
检票员嘟囔:“这两波人从来不打照面。 ”突然想起陈佩斯抵押的那套学区房,现在买学区房的家长,将来会带孩子看《戏台》吗?
炒股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